最新消息News
食材供應鏈數據化 創造全新價值鏈

2022年台灣智慧農業週暨台灣國際漁業展在9月29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開幕,此次展會以「獲利」及「永續」為展覽主軸。由於近年來台灣逐漸步入農業智慧化生產,農漁畜產品品質更好、除了提升國民的生活之外,搭配冷鏈技術更可有效開拓海外市場。


灣冷鏈協會理事長程東和表示,全球面臨氣候極端變遷,如台灣往年在第3季通常會遇到數個颱風侵襲,近年雖然免受風災、水災之苦,但反而遭遇乾旱危機。而且這樣的情況並不僅限於台灣,中國或歐洲也是極端氣候的受害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得之不易的農作物如何保存成為關鍵,冷鏈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

    台灣冷鏈已有40多年的實務經驗和精進演化,不管硬體、設備、軟體、系統皆朝省力化、自動化、智慧化及其相關的技術能力、物流能力,皆俱有國際級的實力、競爭力,在亞洲國家中屬一屬二。且由於台灣科技產業發展也相對完善,更擅長提供從無到有的客製化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一條龍服務。如台灣冷鏈協會便與工研院合作打造智慧與節能冷庫整合服務。

    所謂冷鏈正是冷凍冷藏供應鏈,泛指冷藏冷凍食品從原材料供應物流、食品工廠內生產物流、儲藏運輸物流、販賣銷售物流等,各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品質,同時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透過管理程序,有效結合低溫環境下操作之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與資訊等相關物流程序以創造價值。低溫是維持品質、降低耗損的重要措施,透過嚴謹的作業流程、正確環境、先進科技管理,確保食品從農場到餐桌可以全程溯源。

    程東和指出,台灣每年冷鏈相關服務市場規模超過新台幣2,500億元,低溫即食品近10年複合成長率達11%,除了有不少新創投入最後一哩路的低溫配送市場,農委會也展開4年冷鏈建設規劃,總經費高達新台幣130億元。

    而隨著國際大環境以及氣候變遷愈發嚴峻,程東和認為「食材」本身成為戰略資源乃是預料之中的事情。而有鑑於台灣的地理位置優勢,以及精緻農業技術的進步,菲律賓、越南、泰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有望成為台灣農產品出口的重點區域。

    成立於1997年,扮演生鮮蔬果供應鏈整合的角色,致力於為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創造農產最大價值的太陽生鮮供應鏈總監沈泰霖也指出,生鮮產品是零售競爭的戰略武器,但過去台灣的蔬果產品常常遇到效期短、需求多、供需變化大、共應鏈分銷複雜等狀況,因此資訊連貫成為農產品供應鏈的科技化解方,簡言之就是用數據與整合資訊,打造新的食材供應鏈。生產者提供生產資料後,供應商匯入供應鏈雲端管理平台,利用智慧加工排程系統、智慧化業務支援整合系統建立資料庫後,物流中心的倉管系統也可以同步得到資訊,最後進到通路後勤系統,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之下,不僅可以確保食物生鮮,也可以減少浪費。

文章來源: DIGITIMS 2022.9.30  食材供應鏈數據化 創造全新價值鏈

 

30 Sep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