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發展Profession
【碳匯先鋒起步走1】新加坡碳交所搶台灣自然碳匯 「黃碳」商機勃勃卻暗藏一隱憂
碳交所成立後,不少農民常問如何種樹養土經營碳匯,顯示這塊市場在專業與交易知識都有待正確的推廣。(圖為日月光植樹打造碳匯)。
碳交所成立後,不少農民常問如何種樹養土經營碳匯,顯示這塊市場在專業與交易知識都有待正確的推廣。(圖為日月光植樹打造碳匯)。
 

自然碳匯不只科技大廠卡位,據了解,亞洲的新加坡碳交所同樣來勢洶洶爭取供應源,而農業大國的中國、泰國、馬來西亞也積極建立本土自然碳匯提高供應端的競爭力,台灣即使國土面積不大,台灣成立碳權交易所以來,就常接獲不少農民打電話來詢問如何種樹養土經營碳匯。

「這領域(碳匯)太新、市場資訊破碎又不完整了。」林宗富指出,為了讓農民有正確的認知管道,南畝王決定先從教育導入,透過一系列的工作坊,邀請產學專家提供系統性的碳權產業觀,言下之意,有保護農民被不肖人士「碳詐騙」的味道。

據了解,早在台灣碳交所成立之前,新加坡碳交所(CIX)為了成為亞洲自然碳匯最大交易中心,也曾主動派團隊飛到台灣與南畝王接觸,企圖搶先一步掌控台灣自然碳權潛在供應源。

「我們確實有加入CIX成為會員,如果新加坡碳權價格比較好,基於合作夥伴的利益最大化考量,也不排除將CIX作為未來出海選項。」林宗富低調表示。

林宗富開心地說,與碳交所及中興大學合作的新聞曝光後,就連知名的會計事務所也主動找上門,希望在協助客戶進行碳中和方面,能夠透過南畝王得到一些專業諮詢。未來,雙方可能會朝著合作開課的方向努力。

回到黃碳本身,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認為,土壤長在地底下,透過科學方法監控的品質在3種自然碳匯中雖然最難認定,「然而,台灣農業如果做得好,黃碳會是本土碳匯很重要的貢獻來源。」田建中表示,土壤是地球固態最大的碳匯來源,農業絕對是很有潛力推動的負碳產業,因此,他也相當認同南畝王帶動台灣小農轉型,先導入碳權教育推廣等理念。

為了推動黃碳在方法學上的認定標準,兩年前,中興大學就受農糧署委託,由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賴鴻裕主導成立「土壤碳匯研究暨推動中心」,主要協助把各地產學單位送來的土壤樣品檢測有機成分,進而了解如何增加土壤碳匯。

跟隨教授的腳步,本刊也特地來到中心內部一窺這台土壤有機質檢測設備,「這種儀器全省有兩台,一台在農試所,一台就是我們。」賴鴻裕說明,自然碳匯本身常有區域性問題,以農業土壤為例,小農是台灣的特色,認證成本不易隨著規模化下降,台灣又以水稻居多,與歐美種植生態不盡相同,「國外開創的方法學,不見得能全面應用在台灣。」為此,中心也身兼協助農業部建立土壤碳匯方法學,把各地申請黃匯減量專案的標準,比照農情類似的東南亞作出統一。

目前,自然碳匯的方法學係由環境部負責審查,林宗富指出,南畝王未來若申請碳匯成功,第一大客戶應該還是碳交所,加上旗下的中都,過去在推動台灣本土雜糧過程,已與農業部、農試所、中興大學進行長期的產官學關係,「等於我們早有攜手農民協助政府國產化的經驗,這就是我們推動本土自然碳權最大的信心來源。」

文章出處

09 Aug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