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News
突破外銷困境 打造永續供應鏈 全日物流與國際保鮮物流中心

臺灣農產品的品質一流,為什麼外銷會遇到瓶頸?每當出現水果外銷的負面新聞,民眾心裡總覺得懊惱和疑惑,時而發生的生產過剩或歉收,導致農民生計受損並波及民生消費時,不禁要問「穩定產銷調節的解方究竟在哪?」投入冷鏈建置30年的全日物流董事長陳旭初認為,過去臺灣對冷鏈產業的概念較破碎,雖能種出品質一流的農產品,卻常因不當儲存與運輸,而在銷售端出現許多問題。在「掌握冷鏈就掌握市場價格」鐵則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2021年起投入126億元,打造與國際接軌的蔬果、水產及畜產冷鏈設備,隨著全國第一座國際級保鮮物流中心啟用,臺灣冷鏈產業迎來標誌性時刻。

 

 

全日物流董事長陳旭初認為,完善的冷鏈科技可對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發揮良好作用,降低食材的浪費。 全日物流董事長陳旭初認為,完善的冷鏈科技可對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發揮良好作用,降低食材的浪費。

 

國際保鮮物流中心位在屏東農科園區內,占地面積3公頃,一、二樓樓地板面積共1萬平方公尺,內部冷藏空間約1,400個棧板,分隔成3座倉儲,分別可設定不同蔬果所需的保鮮溫度進行冷藏。另外,7,800個棧板的冷凍空間採自動化倉儲設計,溫度可達零下25°C,藉由貨品棧板上的條碼,電腦可自動判別貨品內容及適合的儲位,包括存放日期、位置、數量等資訊,從螢幕端就一目了然,理貨、出貨時人員不用進到倉儲內,大大減少人為出錯和溫控損耗的可能。

 

此外,國際保鮮物流中心設有前處理區、截切、洗選、包裝區,和催熟室、真空預冷、急速冷凍及壓差預冷空間,產品從集貨進場開始即進入冷鏈,經去冠芽、去果蒂等前處理後,使用潔淨冰水清洗果品,再於10°C以下環境進行截切與包裝,各加工區域作業人員以顏色區隔,避免交叉污染風險,截切加工完成包裝後,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範全程保持7°C以下。

 

全日物流國際保鮮物流中心副理李安修分析,以往多數業者採收水果後,僅以一般貨車載運至各加工處理場進行後續作業,直到農產品即將出口、被放置到貨櫃裡面才有溫控設施,「相較之下,我們集貨時就採用低溫貨車配送,一路從碼頭下貨、預冷、儲放到運輸出口,全程做到溫控,再加上檢疫、報關程序都可一站完成,既節省偌大時間成本,也不會讓水果品質流失。」

 

 

國際保鮮物流中心符合HACCP食品作業場規範,設備健全,可依產品特性提供15至-25°C不同溫層溫控,圖依序為洗選截切區(上) 國際保鮮物流中心符合HACCP食品作業場規範,設備健全,可依產品特性提供15至-25°C不同溫層溫控,圖依序為洗選截切區(上)

 

 

國際保鮮物流中心符合HACCP食品作業場規範,設備健全,可依產品特性提供15至-25°C不同溫層溫控,圖依序為需後熟果實的催熟室(中) 國際保鮮物流中心符合HACCP食品作業場規範,設備健全,可依產品特性提供15至-25°C不同溫層溫控,圖依序為需後熟果實的催熟室(中)

 

 

國際保鮮物流中心符合HACCP食品作業場規範,設備健全,可依產品特性提供15至-25°C不同溫層溫控,圖依序為可放置1,400個棧板的冷藏庫(下) 國際保鮮物流中心符合HACCP食品作業場規範,設備健全,可依產品特性提供15至-25°C不同溫層溫控,圖依序為可放置1,400個棧板的冷藏庫(下)

 

田間管理贏在起跑點 實踐產地到餐桌不斷鏈

國內首座國際保鮮物流中心選在屏東成立,背後有其深意,農科園區主任謝勝信表示,農產品對新鮮度要求極高,農產品處理及物流配送,越貼近生產端越有利。根據屏東縣農業處資料,包括蓮霧、香蕉、木瓜、鳳梨、檸檬等水果產量,屏東皆居全國之冠。他舉例,今天如果鳳梨要外銷日本,從屏東國際保鮮物流中心出去直接上高速公路,半小時就能抵達高雄港,時間效益最高、保鮮效果最好。

 

以往消費者對冷鏈的認知,僅限於冷凍,誤認為所謂冷鏈物流就是冷凍倉庫,頂多加上不斷鏈的低溫配送,但陳旭初指出,現代的農業冷鏈管理並非一昧追求低溫,除了延緩衰敗速度、提高儲架壽命,更要做到從產地到餐桌,即送到消費者手上時能吃到蔬果的最佳風味。要做到這點,「冷鏈的核心立基在優良的田間管理和預冷。」他直言,蔬果品質好不好,田間管理決勝負,而好品質要維持,就要靠冷鏈技術。

 

 

每個棧板貼有條碼,自動化冷凍庫可由電腦判別適當儲位,需要理貨、出貨時,透過螢幕點選就能把貨品抓出來。 每個棧板貼有條碼,自動化冷凍庫可由電腦判別適當儲位,需要理貨、出貨時,透過螢幕點選就能把貨品抓出來。

 

 

每個棧板貼有條碼,自動化冷凍庫可由電腦判別適當儲位,需要理貨、出貨時,透過螢幕點選就能把貨品抓出來。 每個棧板貼有條碼,自動化冷凍庫可由電腦判別適當儲位,需要理貨、出貨時,透過螢幕點選就能把貨品抓出來。

 

陳旭初解釋,蔬果是活的,採摘下來時仍在呼吸、發熱,意味持續老化,此時傳遞蔬果美好風味給消費者的任務,就像在與時間賽跑,如何盡速降低作物的田間熱,哪種熟度時採收、催熟方式、適合的保鮮溫度及運輸時長等,須被一整套精準的科學計算,當這些冷鏈環節一一落實,才能在消費端成功將食物的美好風味還原。

 

「以前大家都說在欉紅(tsāi-tsângâng)的水果最好吃,但完熟的水果會有運輸、存放、儲架銷售的問題,因為越完熟代表越快腐爛、越不耐儲運。相反地,現代冷鏈是有效地去控制每個細節。」他舉例,採後處理先要做好預冷,使果實溫度迅速降至包裝環境溫度,最後達到儲運溫度,依據每種水果適宜的溫度保存,例如鳳梨果心需降到13°C、蜜棗需11°C,然後進行細部分級與包裝,讓不同規格的蔬果找到不同客群,規格外者就做截切加工。

 

而正因田間管理在冷鏈保鮮扮演關鍵的重要性,目前臺灣正與日本合作鳳梨實驗田,從生產管理到採後處理完全依照日方的要求及農政單位所指導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完成後再進到國際保鮮物流中心,以先進的冷鏈設施完成後處理,從產地到餐桌都到位,未來鳳梨外銷日本勢必將有更好成績。

 

 

預冷是農產品進入冷鏈的第一步,目的是移除田間熱避免過熟老化,以鳳梨為例,採收後應儘速利用風扇、水冷或放置冷藏庫,使果心溫度降至13±2°C。 (攝影/郭琇真) 預冷是農產品進入冷鏈的第一步,目的是移除田間熱避免過熟老化,以鳳梨為例,採收後應儘速利用風扇、水冷或放置冷藏庫,使果心溫度降至13±2°C。 (攝影/郭琇真)

 

守護食安、減少浪費 智慧冷鏈串連六級化產業

全日物流作為國內第三方低溫物流領頭羊,目前全臺北、中、南、東擁有13所物流中心,不僅是全臺布局最完整的冷凍倉儲與低溫物流公司,同時也是少數能執行全通路配送的第三方冷鏈物流業者。但其實30年前,全日只是一間位在新北五股工業區的中型冷凍庫,全日一路走來的發展,就像臺灣冷鏈產業的縮影。

 

陳旭初說,早期冷凍倉儲經營可用「旅館」概念形容,業者主要負責提供物件所需的溫度儲放「房間」並進出貨品。在有限空間及固定工班人力下,要做到庫存管理的「先進先出」原則有一定困難,因此常發生物品過期改標等食安事件。陳旭初看見產業萌芽的需求,1993年成立全日物流,頭10年專注布建具備棧板、貨架、冷凍運輸車等現代化倉儲管理思維的全日1.0體系。2006年起開始覓地建造全島物流中心據點,並導入WMS(庫存管理系統)和TMS(運輸管理系統)管理旗下物流中心和車隊,2010年起全日轉型進入AI智慧物流的2.0階段。

 

 

園區全空間均控制在15°C以下,包含冷藏車運抵碼頭卸貨、秤重都是不斷鏈溫控。 園區全空間均控制在15°C以下,包含冷藏車運抵碼頭卸貨、秤重都是不斷鏈溫控。

 

2019年陳旭初隨農委會參訪日本冷鏈產業並參與全國農業會議後,有了全日3.0的計畫構想,2022年11月啟用的嘉義大林智慧生鮮物流園區(簡稱大林園區)正是他理想中的新型態典範。「大林園區打破物流中心以貨物集散為重點的模式,擁有結合冷鏈物流、生鮮加工和食農教育的全新架構,因為我們想讓消費者認識及享用真正好的生鮮食材。」

 

大林園區的冷藏棧板有2,500個、冷凍棧板有8,000個,截切加工產線產能每小時可達1公噸,蔬果從採後處理(預冷、催熟、清洗、截切、分級包裝),儲存、運送層層把關,陳旭初提到,「現在超商販售的生鮮產品例如盒裝截切水果,原本都是D+3~4(Delivery,儲架壽命3~4天),透過大林園區,未來我們希望做到D+7。」協助企業大幅減少報廢率和損耗成本,長年下來所減少的蔬果浪費量將十分可觀。

 

 

(圖片提供/全日物流) (圖片提供/全日物流)

 

 

傳統倉儲追求儲放量越多越好,但智慧物流時代是流動率取代存放量,新的動線布置讓貨物進出更有效率。圖為全日物流觀音物流中心(上)及嘉義大林智慧生鮮物流園區(下),高達30%的基地面積是供車子快速吞吐的空間。 (圖片提供/全日物流) 傳統倉儲追求儲放量越多越好,但智慧物流時代是流動率取代存放量,新的動線布置讓貨物進出更有效率。圖為全日物流觀音物流中心(上)及嘉義大林智慧生鮮物流園區(下),高達30%的基地面積是供車子快速吞吐的空間。 (圖片提供/全日物流)

 

以科技落實永續 先進國家該走的路

近年疫情催化,加上民生消費型態早已不同往昔,「我們看見更多需求,像忙碌現代人需要的預製食品、長照市場的銀髮友善食品,及慢性病病友的營養保健品等。」陳旭初帶領全日物流在原有的服務基礎上不斷擴充加值,面對全球糧食危機、碳排放、減少食物浪費等課題,他積極投入ESG布局,希望帶動更多的企業一起投入生鮮食材領域,讓冷鏈產業更加蓬勃。

 

「農業本來就是永續的東西,如何利用冷鏈讓循環農業、永續經營的概念真正落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未來全日除了打算推出已洗淨、分切的即食蔬菜產品,讓消費者買回家、打開包裝就可直接烹煮,方便料理又減少廚餘,也將針對老齡化社會的長照市場,生產深加工食品。對於全日的ESG布局,謝勝信認為,這不僅是現代人追求便利性的市場趨勢,更是先進國家必須走的方向。

 

展望臺灣冷鏈產業,除了已開始營運的屏東國際級保鮮物流中心,另外一座位在桃園的國際物流中心預計也將在2024年完工,屆時這兩座以外銷為主的旗艦物流中心,將一南一北為臺灣農產外銷打頭陣。再整合遍布各地的區域型保鮮物流中心,各產地農產品收成後,可就近在鄰近冷鏈物流中心處理,如有進一步加工加值或外銷需求,以目前而言就可串聯至屏東國際保鮮物流中心。

 

從落後到迎頭趕上,臺灣冷鏈正加速升級,逐步建構產、儲、運、銷完整的冷鏈配送網絡,扮演穩定國內蔬果供銷的重要角色,並將在地優質的農產品帶往世界各地,創造更亮眼的外銷成績。

 

 

大林園區鄰近全臺蔬果產區樞紐,目標將現有供應鏈生鮮產品的3天儲架壽命延長至7天,圖為工作人員以紅外線熱影像儀進行溫度偵測。 (圖片提供/全日物流) 大林園區鄰近全臺蔬果產區樞紐,目標將現有供應鏈生鮮產品的3天儲架壽命延長至7天,圖為工作人員以紅外線熱影像儀進行溫度偵測。 (圖片提供/全日物流)

出處 《豐年雜誌》2023年2月號

 

19 Ma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