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冷鏈Asia News
物流南向系列報導7 菲律賓

南亞國家是新興發展的經濟體,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工廠,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億人。東南亞國家2015年GDP:第一大經濟體印尼0.85兆美元;新加坡0.25兆美元;泰國0.37兆美元;越南0.16兆美元;馬來西亞0.25兆美元;菲律賓0.3兆美元;老撾、東帝汶、柬埔寨、汶萊和緬甸0.1兆美元,合計3.3兆美元。除了東南亞11國以外,另外,南向發展的國家還有紐西蘭、澳洲、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與不丹8個國家(※註:東帝汶尚未列為台灣南向發展國家),其中,紐澳的總人口約為2800多萬人,2015年GDP:紐西蘭為0.17兆美元;澳洲為1.3兆美元;經濟的高速發展,讓人民更加富裕,工業與流通的蓬勃發展將帶動物流的高速成長。以往,我們對於東協等國家的物流發展情況,較不熟悉,我們特別邀請物流專家林沛傑先生,蒐集各大專業媒體網站,有關東協的物流資訊,經編譯後,提供讀者一個全新的視角,讓讀者能夠更清晰的瞭解。 (編輯部)


    在南向18國中,菲律賓是離台灣最近的。菲國和印尼一樣屬於千島國,大小島嶼超過7000個,這對物流運籌而言是最大挑戰,因為必須做許多的海、路轉運以及複合運輸,然而,要實施複合運輸的先決條件就是基礎建設的完美銜接,以及資訊系統整合。現階段的菲律賓連港口都得限制貨運車輛進出了,更遑論這些先進的運輸模式。而菲國物流業者還得面臨天災造成的影響,夏季常有颱風侵襲本島,春季、冬季則是容易缺水,電力供應不是很穩定,油、電成本在東南亞國家來說相對偏高。在東協國家中,菲國的物流績效指標(LPI)只贏過柬埔寨、寮國、緬甸,而且連上網速度,都是東協國家中最慢的,可知基礎建設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不過,2016年,菲國經濟成長率高達6.8%,幾乎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而且預估未來五年,這樣的高成長仍會持續。最令菲國政府驕傲的是,近5年外商直接投資額成長率是440%,全東協最高。

    菲國總統杜特蒂上任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興利除弊措施,例如整併政府機構,嚴打官員貪腐,讓外商更容易在菲國做生意,此外,大幅提高基礎建設預算,例如鐵路、公路連接、機場容量擴充、港口設施改善等,讓外商「看得到未來」,自然願意提早卡位投資。

    在菲國內部,生育率幾乎是東協之冠,全國人口平均年齡不到30歲,而且菲國人民敢花錢,民間消費遠高於印尼、越南、泰國,政府只需專注於基礎建設投資,就可創造龐大經濟動能。在這種經濟快速起飛的國家,消費人口相對年輕,比較適合的投資模式就是「小規模、多據點」試行,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因應當地消費習慣與外在環境快速調整商業模式,並逐漸累積規模經濟,如果直接將台灣所習慣的商業模式直接移植過去,恐怕水土不服。

 

     菲律賓的GDP組成中,服務業佔了57%,製造業31%、農業約12%,去年(2016)第四季,產值第二大的出口商品就是農產品,年成長率高達42.2%,這帶動了龐大的冷鏈需求。而冷鏈需求不僅是低溫而已,而是對於整個食品安全的要求,以及全哩程的溫度控制,只要最後一哩破功,就是前功盡棄。而冷鏈物流中心最需要的穩定電力供應,也是目前冷鏈經營業者的痛,另一個問題點就是食品加工廠通常離市區較遠,要維持「最後一哩」的溫度是業者相當大的挑戰。

 

    菲國製造業產值大約佔1/4,2016年製造業的成長率更超過6%,幾乎可說其經濟成長主要就是來自製造業成長,比較重要的製造業例如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電腦周邊商品、加工食品等。菲國勞動力多可說英語,而且是純正的美式口音,工資相對於中國大陸也很便宜,因此外商除了偏好在菲律賓設工廠,也喜歡在菲國設立全球客服中心。

    菲律賓的物流成本,大約佔零售價值的27%,如果再將這個值細分,其中10.71%來自運輸。相較於泰國物流成本佔零售價值11%、越南16.3%、印尼21.4%,菲國的物流成本確實偏高。而物流成本主要原因就是道路壅塞,以及缺乏效率的進出口通關措施。根據世界銀行2016年的物流績效指標調查,菲律賓的商品出口平均需要三天通關;進口平均要七天通關。

文章來源: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第89期 2017.10  物流南向系列報導 No.7 菲律賓philippines

 

20 Oct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