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冷鏈Asia News
物流南向系列報導4 印尼

南亞國家是新興發展的經濟體,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工廠,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億人。東南亞國家2015年GDP:第一大經濟體印尼0.85兆美元;新加坡0.25兆美元;泰國0.37兆美元;越南0.16兆美元;馬來西亞0.25兆美元;菲律賓0.3兆美元;老撾、東帝汶、柬埔寨、汶萊和緬甸0.1兆美元,合計3.3兆美元。除了東南亞11國以外,此外,南向發展的國家還有紐西蘭、澳洲、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與不丹8個國家(※註:東帝汶尚未列為台灣南向發展國家),其中,紐澳的總人口約為2800多萬人,2015年GDP:紐西蘭為0.17兆美元;澳洲為1.3兆美元;經濟的高速發展,讓人民更加富裕,工業與流通的蓬勃發展將帶動物流的高速成長。以往,我們對於東協等國家的物流發展情況,較不熟悉,我們特別邀請物流專家林沛傑 先生,蒐集各大專業媒體網站,有關東協的物流資訊,經編譯後,提供讀者一個全新的視角,讓讀者能夠更清晰的瞭解。

    在南向國家投資主要有二種策略,一種是需要長期耕耘,一種是可短期看到投資結果,這二種策略我們都需要有,但是台灣資源有限,必須慎選投資國以及正確的投資策略。

    物流強調的是借力使力,用最少資源發揮創造貨物的時間與空間效益,台灣在亞太具備優勢的戰略地位,有豐沛的高素質人才,這些優勢可做為東南亞國家商品前進日本、韓國的中轉基地;而台灣擅長的資訊、通訊技術,以及行動裝置APP開發,比起歐美、新加坡更能符合東南亞國家的發展需求,如何有效組織台灣資源,讓「物流」成為台灣新南向的載具,是政府部門必須加速思考的課題。在本集的物流南向報導中,我們主要介紹適合短期投資即可看到成果的國家:印尼。在東南亞其他國家,或許投資後僅能產生三、五年效益,但是企業人士普遍認為,光是在印尼投資,可讓投資效益延續至少十年以上。

    不管從哪個面向去看,印尼在南向18個標的國中,具備最大市場、最高GDP成長率、最大電子商務成長率,而且印尼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國,僅次於中國、美國、印度。15~64歲的勞動人口佔65%,勞動力在未來三十年內幾乎不虞匱乏。在東南亞國家同級競爭對手中,印尼政府的公共債務比最低,2015年僅有27%(相較於泰國44.4%、菲律賓45.05%、越南50.5%、馬來西亞54.5%),因此在未來幾年,印尼政府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可舉債進行公共建設。

    對物流業而言,我們之所以認定印尼可在短期投資就看到成果,主要有二個原因,印尼的物流業產值每年幾乎都以二位數成長,而且根據世界銀行所公布的資料,印尼的都會化人口佔總人口55%,比同樣發展中的印度(33%)、泰國(50%)、菲律賓(44%)、越南(34%)都高,換句話說,物流業僅需投資都會區,就可服務印尼50%以上的人口,而印尼總人口有2.6億,所有南向國家中,印尼GDP也是最高。

    除了具備這些優質發展潛力,印尼政府也相當積極,2014年新上任的總統左柯維多多曾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更被喻為「新的希望」。2015年的基礎建設,比起2011年的金額成長150%,預估到2019年,包括道路、鐵路、電力供應,都會比現在至少提高60%以上,而道路建設甚至會比現在成長220%。2016年2月印尼政府公布了一個大爆炸(big-bang)計畫,透過解除國外投資的政策鬆綁,加速外資投資,希望至2019年,每年都可維持7%的經濟成長率。而且這個政策鬆綁也包含了物流產業,以往外資投資本土產業多有股份比例限制,目前運輸服務、倉儲業的外資持股比例,可提高到67%;而低溫倉儲業,甚至可由外資100%持股。2016年11月,印尼政府向世界銀行貸款了四億美金進行物流基礎建設的改造,預計2017年將有50個新的保稅物流中心開始營運,很顯然的,新上任的總統,非常清楚解決物流的緊箍咒,就可讓印尼經濟發展邁開大步。

 

本文來自: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第86期 物流南向系列4 印尼

24 Apr 2017